來源:中國軍網(wǎng)-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于雅倩 發(fā)布:2025-11-07 07:14:16
八路軍老兵呂二奴和兒子為犧牲連長胡俊源守墓七十七載——
一座烈士墓 兩代守護情
■李國君
深秋清晨,坐落在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的晉綏解放區(qū)烈士陵園被薄霧籠罩。一大早,一位花甲老人手持一部收音機拾級而上,向陵園深處走去。莊嚴肅穆的碑群中,他徑直來到一塊墓碑前,慢慢蹲下,將收音機調到新聞頻道。
“叔,我來看您了,前幾天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咱們的國家發(fā)展越來越好了,您也一起聽聽?!痹谛侣劜舐曋?,老人一邊仔細擦拭墓碑,一邊輕聲訴說。
老人名叫呂猯則,是興縣呂家莊村村民。他口中的“叔”,是他的父親、抗戰(zhàn)老兵呂二奴所在連隊的連長胡俊源。這塊墓碑,呂二奴守了50年,呂猯則守了27年。
兩代人近80年的守護,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呂猯則女兒呂左琴(左一)與胡鳳忠(中)兄弟倆一起祭拜胡俊源烈士。
時間回溯到1940年,20歲的呂二奴參軍入伍,成為晉綏軍區(qū)特務團六連的一名戰(zhàn)士,胡俊源正是六連連長。呂二奴從小失去雙親,吃百家飯長大,由于長期營養(yǎng)不良,他的個頭比同齡人矮小。胡俊源每次見到呂二奴,都會把自己的干糧分一半給他,拍拍他的肩膀說:“多吃點,長大個。”后來,胡俊源把呂二奴留在身邊當通信員。在與敵人的戰(zhàn)斗中,為了保護呂二奴,胡俊源負了傷。在呂二奴的心里,胡俊源是連長,更是親人。
1943年10月,陽會崖戰(zhàn)斗打響。不甘心甄家莊戰(zhàn)斗失敗的日軍,出動數(shù)百人對興縣地區(qū)實施反撲。晉綏軍區(qū)部署特務團4個連在陽會崖村進行伏擊,六連官兵奉命在葫蘆溝山口阻擊敵人。
官兵們英勇戰(zhàn)斗,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在掩護主力撤退時,胡俊源不幸身中數(shù)彈,壯烈犧牲。久攻不下的日軍惱羞成怒,用刺刀在胡俊源的身上泄憤??吹竭B長遺體血肉模糊,呂二奴緊握雙拳,悲憤不已。本已撤退的他冒著危險,帶領班里幾位戰(zhàn)士奮勇沖殺,搶回胡俊源的遺體。
“父親當時傷心極了,他決定將連長背回附近的家鄉(xiāng)呂家莊村安葬,這樣連長的家人以后也好找到他?!眳为l則回憶著父親曾經(jīng)的講述。由于不清楚胡俊源老家的具體位置,戰(zhàn)斗結束,呂二奴向上級申請獲批準后,毅然背起連長,踏上了回鄉(xiāng)之路。從陽會崖到呂家莊,直線距離并不算遠,但兩村之間是連綿的大山。呂二奴整整走了一天,夕陽西下時,終于將胡俊源背回村里。為了安葬好連長,呂二奴向鄰居借錢買了棺木,把連長安葬在自家對面的山坡上。隨后,他返回部隊繼續(xù)殺敵報國。不久后,創(chuàng)刊于1938年的《抗戰(zhàn)日報》對陽會崖戰(zhàn)斗進行了報道,并在其中詳細描述了胡俊源英勇作戰(zhàn)直至犧牲的經(jīng)過。

1943年11月6日的《抗戰(zhàn)日報》對陽會崖戰(zhàn)斗進行了報道,并提到英勇作戰(zhàn)的特務團六連連長胡俊源。受訪者供圖
1948年,解放太原時,呂二奴右手、右下肢受傷,落下殘疾。退伍后回鄉(xiāng)務農(nóng),他沒有向其他人提及自己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只是默默守護著連長的墓冢。
“從我記事起,就經(jīng)??吹礁赣H站在院子里望向對面山坡,生怕錯過前來尋找胡連長的家人。”呂猯則說,由于父親腿腳不便,加之當時通信不發(fā)達,對于外出為連長尋找家人,父親有心無力,但他心里一直惦念著。
“只要我們記得,他就永遠活著?!眳为l則回憶,每到清明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日,父親都會帶著全家人一起去給胡連長掃墓。國家、縣里、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父親也會到墓碑前和胡連長“聊”上一會兒。
50年晨暮眺望,50年真情守護。遺憾的是,直到1998年彌留之際,呂二奴也未能等到胡連長家人出現(xiàn)。他囑咐呂猯則:“千萬不要忘了給老連長掃墓!有機會為連長找到家人!”
2015年,晉綏解放區(qū)烈士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在搜尋烈士遺骸時,意外聽說呂家莊村安葬著一位八路軍連長。他們初步判斷,這位胡連長可能就是陵園尋找多年的特務團六連連長胡俊源。經(jīng)過深入尋訪調查和資料印證,他們確定胡連長就是胡俊源。隨后,在呂猯則的幫助下,工作人員將烈士遺骸遷入陵園。沒多久,呂梁市軍地相關部門成立工作組,為胡俊源烈士尋找親人。
“當時聽父親說過,胡連長是陜西綏德縣的胡家‘某某’村人,具體名字不清楚?!眳为l則將這一模糊線索提供給工作組,工作組隨即前往綏德縣與“胡家”二字有關的村子尋找。在綏德縣民政局的幫助下,他們最終在胡家圪嶗村見到了胡俊源的侄子胡鳳忠。
“家里人只知道二伯參加了八路軍,后來犧牲了,一直想找到他,但沒有一點線索。”得知參軍后便杳無音信的二伯在山西興縣戰(zhàn)斗中犧牲,并被戰(zhàn)友背回自己家鄉(xiāng)安葬的經(jīng)過,年近六旬的胡鳳忠喜極而泣,當即決定赴山西祭奠親人、答謝恩人。
胡鳳忠到達興縣后,首先來到呂家莊村呂二奴老人的墓前,感謝老人數(shù)十年守護伯父墓冢的恩情。
“家里人找了我二伯很多年,但是一直沒有下落,多虧您當年收殮了他的遺體,我們才能找到他?!痹趨味哪贡埃P忠鄭重祭拜,流下熱淚。隨后,兩家人一起去烈士陵園祭奠胡俊源烈士。
在烈士墓前,兩位生死戰(zhàn)友的后人緊緊握著對方的手,像是許久未見的親人。“我會常跟家里人講述呂大叔父子的故事,讓他們永遠不要忘記在興縣我們還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家人’?!焙P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