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引鳳來
——火箭軍工程大學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紀實
■吳閏平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

火箭軍工程大學某科研團隊文職人員進行專業(yè)交流。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攝
前不久,全軍院校中青年數(shù)學教員教學比賽在火箭軍工程大學學術報告廳舉行,40余名選手激烈角逐,現(xiàn)場氣氛熱烈。
當評審專家宣布火箭軍工程大學李昊然榮獲第一名時,這位入職未滿3年的文職人員激動萬分——誰能想到,曾在講臺上緊張得手心出汗的她,如今能在全軍賽場拔得頭籌。此次教學比賽,該校文職人員彭司萍、李鳴鏑分別獲得第四名和第七名,團隊總成績穩(wěn)居榜首。
亮眼成績背后,是大學加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的生動實踐。“隨著文職人員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一批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新、專業(yè)素質好的‘孔雀藍’來到部隊。我們要營造真心愛才、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濃厚氛圍,提升文職人員隊伍建設質量。”該校領導介紹,他們堅持把文職人員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軍事人力資源“一盤棋”統(tǒng)籌考慮、一體抓建,助力文職人員跑步進入戰(zhàn)位。
一
伴隨一聲鳴笛,副教授、文職人員焦文俊乘坐的復興號高鐵列車緩緩駛出站臺,加速,飛馳……
博士畢業(yè)的焦文俊曾在某軍工企業(yè)擔任副研究員,對軍營充滿向往。該校人才引進工作推動展開后,工作人員分赴高校、企業(yè)等地開展文職政策宣講活動。“文職招考免筆試范圍進一步拓展,直接引進對象進一步拓展……”該校干事、文職人員楊睿圍繞相關政策答疑解惑,讓焦文俊對投身強軍事業(yè)有了底數(shù)。
如愿加入文職人員隊伍后,焦文俊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干出了一番成績。如今,他正奔赴某地方高校開展文職政策宣講。他說,要讓更多考生了解文職政策,打消大家不必要的顧慮。
同樣受益于人才引進政策的,還有博士文職人員李傳揚。2021年免筆試順利入職大學后,他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等項目,入選陜西省某人才計劃?!皩W校為我們搭建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我干事創(chuàng)業(yè)、建功崗位的動力更加強勁?!崩顐鲹P的感慨道出了許多文職人員的心聲。
近年來,該校注重用好公開招考、直接引進、專項招錄相結合的文職人員招錄聘用制度,嚴把選人標準,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主動參與人才市場化競爭,著力打造多維度宣傳矩陣,積極舉辦青年學術論壇活動,推動地方人力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軍隊人才優(yōu)勢。據(jù)統(tǒng)計,近年來,該校新聘文職人員中,“雙一流”高校畢業(yè)生占比超過80%,研究生學歷占比達90%。
二
李昊然至今清晰記得入職第一天的場景。那天,副教授吳聰偉捧著厚厚的教案來到她辦公室:“我是你的幫帶導師。這是我10年來的課程教案,希望能幫到你?!?/p>
該校為李昊然準備的“大禮包”遠不止于此——組織“辯課磨課”會,院系專家對她的教案逐字逐句推敲;提供科研啟動經費,激勵她全身心投入科研攻關……
指定導師進行全方位幫帶指導的培養(yǎng)模式,在該校并非個例。2023年,李鳴鏑考取該校文職人員。針對她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不足的實際,學校安排教授方曉峰進行幫帶指導。試講某課程時,李鳴鏑設計的課程思政模式有些生硬,跟學員思想、部隊實踐聯(lián)系不緊密。方曉峰結合新時代青年官兵思想特點,融入導彈飛行軌跡等內容,較好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課堂與戰(zhàn)場相銜接?!敖虒W要傾注真情、緊貼實戰(zhàn),燃旺學員思想的爐火?!狈綍苑宓脑挘尷铠Q鏑印象深刻。
前段時間,該校2025屆學員畢業(yè)典禮視頻火爆網(wǎng)絡,負責相關工作的文職人員張琳看到后臺數(shù)據(jù)露出了笑容。
創(chuàng)作編排大學主題教育情景課、策劃組織表彰獎勵活動、演唱原創(chuàng)歌曲激發(fā)官兵訓練熱情……考入該校后,在領導同事的幫帶指導下,張琳業(yè)務素質快速提升。“當菁菁的校園驪歌唱響,當綠色的戰(zhàn)車披上霞光,當黃沙邂逅迷彩戎裝,我們把青春壓進槍膛……”前不久,張琳赴某部開展文藝創(chuàng)演、為兵服務工作,創(chuàng)作出了歌曲《從課堂走向戰(zhàn)場》,獲得官兵好評。
據(jù)了解,文職人員幫帶計劃實施后,學校為不同階段的文職人員量身打造成長計劃,每年約有80人次參加軍地輪訓、50人次赴部隊跟訓,能力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已有數(shù)百名文職人員通過淬火歷練成長為教學科研骨干。
三
實驗室里,文職人員趙雪琦正帶領團隊認真核對數(shù)據(jù)。這是她入職以來第一次帶隊征戰(zhàn)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
從省賽到全國總決賽,團隊斗志始終高昂?!皩W校的科研激勵政策,讓我們敢闖敢試?!比肼?年來,趙雪琦成功申報陜西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趙雪琦坦言,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推行的績效獎勵、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等激勵政策。
2018年以來,該校文職人員不斷增多,在不同崗位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建好用好這支新銳隊伍,學校上下步調一致:著眼立德樹人、為戰(zhàn)育人,扎實抓好文職人員隊伍管理使用,為想干事的搭舞臺,讓能干事的唱主角,著力構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文職人員王瑩瑩的辦公室里,博士后證書與副教授聘書并排擺放。入職時,學校推薦她進入博士后流動站,還通過“雙選會”為她匹配了資深導師。通過不懈努力,她打通專業(yè)理論與部隊實際緊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成功申領了科研績效。“科研啟動經費、公寓住房、子女入托……學校為我們營造了拴心留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氛圍,使我們能心無旁騖搞科研?!蓖醅摤摑M是干勁。
允許學歷升級,將薪酬與個人的能力、業(yè)績、貢獻掛鉤,在租住或者購買地方保障性住房時享受優(yōu)先政策……近年來,該校用好用足各種激勵政策,助力“孔雀藍”振翅高飛,為軍隊教育事業(yè)注入源源不斷的奮進動力。據(jù)統(tǒng)計,該校文職人員中,先后有9人晉升正高職,59人晉升副高職,1人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當選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正如李昊然在獲獎感言中所說:“這里既有家的溫暖,也有成長的平臺、成才的條件,我一定不負‘孔雀藍’的榮光,努力提高服務打贏本領,為強軍事業(yè)添磚加瓦?!?/p>
本版制圖:周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