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10-23 08:01:56
筆者探訪武警襄陽支隊執(zhí)勤二中隊南河廟執(zhí)勤點,感悟“大山六班”戰(zhàn)士接力堅守的情懷——
“大山,我們來了!”
■王慶勇 方海洋 楊祥洪

點位正在進行巡邏勤務交接。蔣巍龍 攝
金秋清晨,筆者隨武警襄陽支隊執(zhí)勤二中隊輪換駐點的官兵,沿著山中小道,驅車前往南河廟執(zhí)勤點,“大山六班”常年駐守在那里。
荊豫邊地,桐柏臥野。從中隊營區(qū)到哨所約有5公里,駕駛員格外小心?!罢麠l道路共有43個山路彎,最窄處僅有2米,不能有絲毫放松?!秉c位地處偏遠,網(wǎng)絡信號難以覆蓋,導航軟件無法使用,駕駛員主要靠經(jīng)驗在山間穿行。
山路蜿蜒,前往哨所輪換的幾名新兵眼中滿是新奇。剛下中隊的他們,還帶著些許稚嫩,不時張望著窗外風景。
隨著車子繞過最后一個山路彎,哨所映入眼簾——一座小院子,一個升旗臺,一幢小二層樓,便是點位的全部建筑?!按笊搅唷钡膽?zhàn)士們,在此日夜守護著外界通向山里的唯一關口。
車子停在哨所門口,六班班長溫華強帶著全班戰(zhàn)士列隊相迎。
下車后,新兵蒙生在隊列里站得筆直,目視前方?!翱吹搅耸裁??”帶車干部李政問道。蒙生目光一凝:“報告,我覺得這里很偏僻,就像《士兵突擊》里的‘草原五班’。”
“看著像,實則不同。這個單獨執(zhí)勤點自中隊建隊以來,建制一直是六班。當初的六班長帶著大家開路架橋、涂泥鋪瓦,人人都是‘許三多’。”溫班長為大家介紹著,隨后指了指水泥橋旁邊的一座木橋,“這是當年大家為了方便物資補給,齊心搭建的小木橋。我們現(xiàn)在走的山路,都是他們一點一點鋪平的?!?/p>
“你是山里長大的孩子吧?”溫班長看著蒙生,指了指他雙手和脖子上幾道淺淺的印痕說,“這像是常年在山里生活留下的?!泵缮c點頭,看向溫班長的眼神多了一絲親切。
簡單的歡迎儀式過后,新戰(zhàn)友們走進哨所。剛下過雨的深山,籠罩著些許潮氣,建筑里有股淡淡的霉味。
“一樓是飯?zhí)煤蛷N房,二樓是宿舍……”溫班長邊走邊介紹。筆者看到,各個房間雖設施有些老舊,但都一塵不染,窗明幾凈。
二樓幾個大水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把策壜烦踢h、防區(qū)范圍大,每次出發(fā)前除了攜帶武器裝備,大家還需要裝上大量的飲用水,每人平均負重20公斤,也算是加練體能了?!睖匕嚅L告訴大家,“帶點水還有一個用處。山中風雨陰晴不定,巡邏路上有不少戰(zhàn)士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石壁描紅,字體顏料很容易被侵蝕褪色,所以我們也會定期用水拌著顏料進行補色,也寓意著‘守山精神’永不褪色?!闭f到這,溫班長向著窗外指了指,翠綠的樹叢中,幾幅戰(zhàn)士作品的顏色格外鮮亮。
休整片刻,大家跟著溫班長一道,再次踏訪巡邏路線。
“這幾個新兵,和你那時候挺像的。”李政與溫班長邊走邊聊,感慨著青春往事。
“我當年可沒這么‘愣’?!睖匕嚅L沉默一會,打開了話匣子。多年前,《士兵突擊》熱播,深深影響了溫班長,此后他一心向往部隊生活。那時的他就像許三多一樣,靦腆又執(zhí)拗,入伍后,也遇到了自己的“史班長”。老班長傳授他執(zhí)勤技能,講述山區(qū)常識,帶著他一步步淬煉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守山兵。后來,他成為六班班長,巡邏執(zhí)勤事事沖在前。
巡邏路線的終點是一個山頭,周邊地貌一覽無余。溫班長凝神望著遠處一個小紅點,那便是哨所。今年是他服役的最后一年,不久后他就要離開這里。
“很多人來了之后就不想走?!睖匕嚅L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聊起他帶過的一個兵。去年退伍的小李,原本只打算兩年服役期滿就走,卻最終把5年青春留在了這里?!靶±罴揖巢诲e,很有個性。初來乍到,對這里的一切都不適應,鬧著要回中隊。”溫班長說,當時為這個兵沒少花心思。
“但是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他只是有些孩子氣。在大家耐心帶教下,他做飯、洗衣、搞衛(wèi)生等樣樣精通?!眱赡陼r間一晃而過,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那個曾天天吵著要退伍的小李,竟然選擇了轉改警士。小李對戰(zhàn)友們說:“這片大山,是你們的家,也是我的家,我舍不得這兒?!?/p>
返回途中,在離營門口不遠的外墻邊上,溫班長看到蒙生正搬著幾塊石頭往墻邊堆疊。
見大家圍攏過來,蒙生有些不好意思:“報告班長,我看見墻角有個縫兒就順手給補了。我家里的墻也經(jīng)常這樣?!?/p>
蒙生干活很利索??粗酀謭?zhí)著的模樣,溫班長又想起了《士兵突擊》。多年前,他是“許三多”,如今他成了“史班長”,也有了自己的“許三多”。
“我們有個傳統(tǒng),交接崗哨的時候,面對‘大山六班’的呼點,新來的同志要對著大山答‘到’,這也預示著老兵離開的時候到了?!睖匕嚅L感慨,守山12年,他已和這片大山血脈相融,如今也要像老班長一樣離開這片土地。
“大山,我們來了!”黃昏時分,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幾名新同志昂首站立。
“大山六班!”“到!”溫班長聲音洪亮點名,戰(zhàn)士們齊聲應答。聲音在群山間久久回蕩,既是老兵向大山告別,也是新兵向大山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