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徐占虎 發(fā)布:2025-10-31 07:36:52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六團民兵護邊員巡邏間隙用畫作記錄護邊故事——
畫筆下的邊關多彩多情
■路佳旋 張山 中國國防報記者 賈廣宇

某點位執(zhí)勤房外,侯蕊和師曉雪創(chuàng)作的墻繪。

侯蕊和師曉雪圍繞護邊員巡邏、幫助牧民轉場等內容,創(chuàng)作的石頭畫。受訪者供圖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六六團,民兵護邊員侯蕊和師曉雪的“名氣”不小。擔任護邊員半年多來,她們利用巡邏執(zhí)勤間隙拿起畫筆,創(chuàng)作了多幅反映護邊員故事的墻繪和石頭畫,成為邊防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深秋時節(jié),記者來到一六六團某點位,在執(zhí)勤房外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兩人。外墻前,她們正專注地創(chuàng)作一幅名為《守護者》的畫作。
“你看,這里要重點刻畫加爾肯下渠時的果斷,而水的冰冷可以用青灰色調來表現(xiàn)?!焙钊镏钢嫺?,和師曉雪分析創(chuàng)作細節(jié),“廖新軍在岸上緊緊拉住牛韁繩的姿態(tài),以及他臉上的關切,可以用暖色調去烘托。一冷一暖,既能突出當時的危急,也能傳遞出那種穿透寒意的溫暖。”師曉雪認真傾聽,隨即重新調配顏料。
侯蕊向記者介紹,這幅畫的素材來源于前不久發(fā)生在巡邏路上的一次緊急救援。當時,牧民努爾蘇力坦的牛不慎掉進泄洪渠,護邊員加爾肯毫不猶豫跳進冰冷的渠水中,與岸上的廖新軍默契配合,成功將牛救了上來。同行的侯蕊用手機拍下了這感人一幕。
“成為護邊員后,我常在巡邊路上目睹隊友與牧民互幫互助的暖心場面,也時常聽老隊員們講述巡邊的艱險?!闭勂饎?chuàng)作初衷,侯蕊的目光望向綿延的邊防線,動情地說,“我們希望通過手中的畫筆,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人了解護邊員的生活,也為我們守護的邊防線增添一抹色彩?!?/p>
同歲的侯蕊和師曉雪都愛好繪畫,來到邊疆后,兩人因共同愛好很快成為好友。然而,初來乍到,單調的風景和日復一日的守邊生活,曾讓她們都感到有些不適應。
轉變來自老護邊員李建勇的一句提議,“你們會畫畫,不如給咱們團武裝部的蔬菜大棚墻面裝飾一下?”
幾天后,一幅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豐收圖》躍然墻上,引得來往人員駐足觀賞,紛紛點贊。這份意外的鼓勵,如同一顆火種,點燃了兩人用畫筆記錄護邊故事的熱情。在武裝部領導的支持下,她們成為巡邊線上的“文化氛圍布置員”。
從此,侯蕊和師曉雪一邊收集記錄護邊生活中的難忘點滴,一邊利用執(zhí)勤房外墻、巡邏路旁的石頭作為畫布,一有時間就進行創(chuàng)作。她們不僅畫自己的所見所感,還征集其他護邊員的經歷,將大家印象深刻的巡邊故事,一一描繪下來。
風雪中巡邏隊伍堅定的身影、邊防線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夕陽下靜謐壯美的邊關風光……幾個月下來,一幅幅生動亮麗的畫作將這些動人瞬間定格。它們如同盛開在巡邊路上的繁花,為單調而艱辛的護邊生活注入豐富色彩,讓那些奔波忙碌的身影,有了更多生動而直觀的展現(xiàn)。
望著巡邊路上日益增多的畫作,老護邊員蔣付清感慨萬千:“我們這輩人,護邊故事只會裝在肚子里,掛在嘴邊上?,F(xiàn)在這些年輕人,用畫筆把它們畫在了墻上、石頭上,讓護邊精神有了更鮮活的表達,更能直抵人心?!?/p>
27歲的民兵護邊員尹嬌是兵團三代,從小在邊疆長大。“以前覺得護邊是實打實的任務,畫畫只是閑情逸致?!币鼖尚χf,“直到看見畫里的我們那么生動、那么美,我才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工作本身就充滿色彩?,F(xiàn)在我也能畫上幾筆了,畫我們巡邏的故事,畫草原上的牛羊,深深感到護邊生活五彩斑斕。”
巡邏執(zhí)勤之余,侯蕊和師曉雪還會帶著畫筆走進牧民的氈房,為他們講述畫作背后的故事,教孩子們畫畫?!斑@兩個姑娘,就像小太陽,走到哪里,就把光和熱帶到哪里?!碧崞饍扇耍撩癜⑺刮帷ぐ⒏癜葙澆唤^口。
這份由畫筆帶來的光和熱,很快引發(fā)更多“連鎖反應”。九師文旅部門計劃將這些畫作納入兵團紅色旅游路線的宣講內容;不少牧民受姐妹倆影響,也開始拿起畫筆。“她們畫護邊員,我畫我們的家。”牧民馬合沙提笑著說。更讓兩人驚喜的是,一六六團中學邀請她們擔任校外美術輔導員,定期給學生們上繪畫課。
“我們的畫作能走出邊防點位,走進課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是之前沒有想到的。”兩人激動地說,“能用熱愛的方式,去記錄護邊故事,描繪護邊員奮斗奉獻的身影,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