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之水自五指山來,九曲碧波奔騰入南海。秋日的清晨,薄霧為萬泉河畔披上一層輕紗,兩岸綠植在朝霞映照下更顯郁郁蔥蔥。這條孕育了瓊崖革命火種的河流,因為扛槍為民的紅色娘子軍而名揚四海。
“向前進,向前進,戰(zhàn)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循著歌聲望去,一支巡邏在萬泉河畔的迷彩隊伍精神飽滿、步履鏗鏘,排頭兵高舉著的嶄新連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她們就是海南省瓊海市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的姑娘們。這支隊伍自接過紅色娘子軍英雄連隊的旗幟后,隊伍數次調整而不散,人員幾經輪換色不變,始終自覺賡續(xù)傳統(tǒng)鑄忠誠、牢記使命勇擔當、踐行宗旨作表率,用如火的青春續(xù)寫著“向前進、向前進”的壯美樂章。

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女民兵正在巡邏執(zhí)勤。

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女民兵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期間對過往車輛進行安檢。
“要成為像她們那樣的人”
“頭戴八角帽,腰挎椰殼水壺……”前不久,瓊海市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組織全體民兵再次集中觀看《紅色娘子軍》電影,當看到影片中女戰(zhàn)士們穿上軍裝、扛起刀槍、英勇戰(zhàn)斗的一幕幕場景時,那段烽火歲月又仿佛穿越時空般重現眼前。
“英雄的樂會縣婦女們,拿起槍來和男子并肩作戰(zhàn)!”1931年,中共樂會縣委的一張布告,讓革命的浪潮席卷萬泉河畔,100多名受封建壓迫的姑娘放下鋤頭、拿起鋼槍毅然投身革命的洪流。那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正式成立,這就是后來聞名遐邇的紅色娘子軍。后因敵軍瘋狂“圍剿”連隊被迫解散,但紅色娘子軍不怕犧牲、英勇奮戰(zhàn)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萬泉河畔早已生根發(fā)芽、生生不息。
為了紀念這支英雄的女兵連隊,1968年瓊海縣陽江公社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正式成立,從那以后她們始終戰(zhàn)斗在任務一線為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家鄉(xiāng)作出了積極貢獻。2000年,紅色娘子軍民兵連成建制編入預備役部隊,后因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調整撤銷編制。2024年,在紅色娘子軍成立93周年之際,瓊海市軍地根據民兵職能使命調整需要重新組建紅色娘子軍民兵連。
“黨有召喚,說來就來;使命完成,說散就散?!杯偤J腥宋洳款I導說起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的歷史時感慨道,雖然因為歷史原因和改革需要,連隊經歷多次撤銷重組,人員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紅色血脈始終在這支隊伍中奔流不息、代代相傳。
“我是在紅色娘子軍故事熏陶下長大的?!爆F任紅色娘子軍民兵連連長陳余動情地說,她小時候經常聽老戰(zhàn)士們講述她們的戰(zhàn)斗故事,受其影響自己長大后便像她們那樣當了兵,退伍返鄉(xiāng)后又加入了民兵隊伍。
精神不斷,連隊不散。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如同希望的種子,在一代代瓊海女兒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去年瓊海市軍地聯合發(fā)布重新組建紅色娘子軍民兵連的公告后,短短幾天內就有數百名來自瓊海的優(yōu)秀女青年踴躍報名,這一幕場景與當年紅色娘子軍成立時的場景何其相似。問及原因,她們的回答驚人一致:“要成為像她們那樣的人!”
如今,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女青年主動加入這支光榮的隊伍:她們中有精通多國語言的外語教師,有技術精湛的潛水員,有經驗豐富的海上救援隊員……紅色娘子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一代代民兵的堅守和傳承中代代賡續(xù)、越擦越亮。

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女民兵操作新型科技裝備遂行支援保障任務。
“關鍵時刻必須頂得上去”
無人機全方位巡航、衛(wèi)星電話全時段響應、北斗系統(tǒng)全地域定位……今年3月,在海南博鰲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紅色娘子軍民兵連12名女民兵身著迷彩、英姿颯爽地執(zhí)行安保任務,成為會議現場的亮麗風景線。這是她們首次以民兵支援保障力量參與國際級別安保工作,姑娘們憑借過硬素質和專業(yè)技能,在國際舞臺出色展現了巾幗風采。
民兵也是兵,關鍵時刻必須拉得出、頂得上、起作用?!皳摯舜稳蝿盏呐癖际撬趩挝坏墓歉桑拥饺蝿蘸蠖疾恢v條件、主動報名。”瓊海市人武部領導告訴記者,民兵吳丹丹是某潛水培訓機構的技術潛水員,接到通知后便放下手頭工作第一時間參加了選拔培訓,任務期間她鉚在崗位連續(xù)奮戰(zhàn),和其他民兵一道順利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
“盡管任務圓滿完成,但也暴露出民兵連隊指揮通聯手段有限、軍地協同不夠順暢等問題。”任務結束后,她們針對首次保障國際盛會進行復盤得失。
痛定思痛,瓊海市人武部根據紅色娘子軍民兵連遂行任務需要,為該民兵連配備了多功能頭盔、潛水服、無人機等高科技裝備器材,并依托衛(wèi)星電話、北斗定位系統(tǒng)構建快速響應機制,大大提高了執(zhí)行日常安保巡邏、海上救援任務的效率;邀請地方專業(yè)技術人才講解各種裝備的原理、功能和操作要點,強化女民兵專業(yè)理論水平和裝備操作能力;開展摩托艇、沙灘摩托車駕駛和應急通信技能培訓,融合組織巡邏執(zhí)勤、偵察報知和設卡盤查等課目實景考核,全面提升民兵遂行任務能力。
在今年的一次聯合演練中,該民兵連負責的區(qū)域突發(fā)“特情”。女民兵們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無人機小組立即升空偵察,信息小組實時處理傳輸數據,救援小組精準抵達事發(fā)地點。整個過程各小組配合默契,充分展現了科技賦能下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的能力?!爸灰M織有需要,我們就要用最先進的技術、最過硬的本領,高標準完成好各項任務?!边@是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全體民兵的共同心聲。
今年中秋佳節(jié),臺風“麥德姆”攜風帶雨逼近海南。該民兵連全體女民兵紛紛放棄休假、主動請戰(zhàn)。她們運用無人機對近海區(qū)域實施監(jiān)控,及時掌握海上動態(tài);駕駛摩托艇穿梭在風浪中,提前轉移安置群眾;利用北斗系統(tǒng)精確定位,確保救援力量精準投送。當最后一名群眾安全轉移時曙光已灑滿萬泉河畔,而她們渾身濕透的身影成了這個中秋最美的風景。
“讓紅色故事傳遍千家萬戶”
“紅色娘子軍戰(zhàn)士風餐露宿、忍饑挨餓,面對酷刑她們咬緊牙關、堅守秘密……”記者走進瓊海市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看到,身著迷彩的民兵講解員王添正用流利的韓語為遠道而來的韓國游客動情講述。
“讓紅色故事傳遍千家萬戶”,這是紅色娘子軍老戰(zhàn)士王運梅生前的夙愿,也是王添從事講解、加入民兵的初衷。她回憶道,自己剛入職時,曾親眼目睹王運梅等老戰(zhàn)士雖年事已高,但仍堅持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擔任“紅色講解員”,用顫抖卻堅定的聲音將烽火歲月中的忠誠與信仰娓娓道來。“她們是國家大義的承載者,更是時代精神的長明燈?!蓖跆砀锌溃齻兎N下的種子,如今該由我們這一代澆灌成林。
海南省瓊海市作為國際旅游城市外國游客較多,該市人武部敏銳抓住這一契機,在年初民兵整組工作中將紅色娘子軍紀念園的優(yōu)秀女講解員編入紅色娘子軍民兵連,同時吸納了一批外語教師加入,打造出一支“能講善講、內外兼通”的紅色宣傳隊。這一舉措,不僅擴大了紅色娘子軍的“朋友圈”,更讓紅色娘子軍的革命故事跨越語言與國界,成為紅色文化傳播與交流的橋梁。
為了讓紅色娘子軍的故事直抵人心、廣泛傳播,在該市人武部的幫助下,民兵王秋惠精心設計“紅色娘子軍知識問答卡”在講解前發(fā)放,讓游客帶著問題聆聽,使紅色歷史在互動中更加深刻;將紅色娘子軍的講解詞翻譯成多國語言,多語種的講解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深入了解這段歷史;打造紅色娘子軍連史流動站,帶著展板、影像資料進社區(qū)、進學校、進機關,讓紅色娘子軍的歷史家喻戶曉。
“每一段講述,都是一次心靈的對話?!蓖跚锘菡f,在一次面向中小學生的宣講中,她以“竹笠下的信仰”為主題講述了紅色娘子軍戰(zhàn)士在極端環(huán)境下如何用竹笠遮風擋雨、傳遞情報的故事,許多中小學生聽后被深深感染,其中一名初中生感慨道:“原來忠誠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具體到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堅守。”
如今,紅色娘子軍民兵連中有十余位隊員在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擔任講解員、被各中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紅色基因在她們口口相傳中得以永續(xù)傳承。
萬泉河水清又清,紅色血脈代代傳。當《娘子軍連歌》再次在瓊海大地響起,歌聲中有烽火歲月的回響、也有強軍路上的新聲,從90多年前女子軍特務連“扛槍為人民”到如今紅色娘子軍民兵連“興武擔重任”,變的是一代代人的面孔和手中的裝備,而不變的則是融于血脈的忠誠、刻入骨髓的擔當、永志不忘的初心。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