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fā)布:2019-12-24 20:47:58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毛澤東歷來重視調查工作,把進行社會調查作為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和決定政策的基礎。早在紅軍的初創(chuàng)時期,在毛澤東的倡導下,紅四軍的調查工作逐漸地開展起來。
(一)
1929年12月,毛澤東率紅四軍在福建省新泉進行了為期十天的整訓。這期間,白天,毛澤東主持座談會,深入連隊和農村搞調查研究;晚上,則在住所“望云草室”奮筆疾書,在一盞瓷油燈微弱的亮光下,寫出了《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草案初稿,即古田會議決議草案的初稿,其內容主要源自于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工作。
古田會議召開前的新泉整訓,紅四軍除了進行軍事整訓,更重要的是進行了政治整訓。而政治整訓主要是從開展調查會、思想政治教育運動、組織紀律教育等三方面展開的。

新泉紅四軍士兵調查會舊址外景。(圖片由古田會議紀念館提供)
整訓期間,毛澤東在望云草室召開了為期2天的支隊長、支隊黨代表以上干部調查會。毛澤東親自發(fā)問和做記錄,并同與會者一起探討紅四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隨后,毛澤東召開連隊士兵調查會,聽取戰(zhàn)士對非無產階級思想的意見。毛澤東要求到會同志如實反映平日官兵思想情況,作為整頓軍隊的依據(jù)。比如講到體罰戰(zhàn)士,官兵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把他們心中的苦惱以及這個部隊要怎么管理比較好,非常詳細地表述出來,使得毛澤東充分了解到部隊的現(xiàn)狀,所以古田會議決議專門有一部分就是廢除肉刑的內容。應該說,毛澤東深入連隊調查為解決問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油畫《毛澤東在新泉進行連隊調查》。(圖片由古田會議紀念館提供)
政治整訓期間,毛澤東還步行到離新泉五里外的官莊召開農民座談會,收集農民對紅軍的意見。通過調查研究,毛澤東進一步摸清了紅四軍內存在問題的種類、性質和根源,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手資料。
毛澤東在新泉整訓時特別注意加強組織紀律教育。他認為“軍紀問題是紅軍一個很大的政治問題”。當?shù)氐膵D女經常集結在河邊洗衣服,結合這一實際情況,毛澤東與朱德、陳毅商議,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基礎上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guī)眱蓷l規(guī)定,于是就形成了我軍著名的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由紅四軍政治部發(fā)出訓令,要求全軍貫徹執(zhí)行。紅四軍戰(zhàn)士把這些注意事項寫在背包面上,行軍時背在背上,宿營時掛在墻上,隨時注意執(zhí)行。
“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guī)边@些淺顯易懂的紀律規(guī)定,使群眾看到紅軍的嚴明紀律,密切了軍民關系,也使得更多青壯年積極報名參加紅軍,紅四軍得以發(fā)展壯大。可以說,紅軍善于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小事上著手,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紅軍的良好形象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新型人民軍隊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
毛澤東還把進行社會調查規(guī)定為工作制度,紅軍政治部制訂了詳細的調查表,包括群眾斗爭狀況、反動派狀況、經濟生活情況和農村各階級占有土地的情況等項目。紅軍每到一個地方,都首先要弄清當?shù)氐碾A級關系狀況,然后再提出切合群眾需要的口號。
調查研究,解決問題,毛澤東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1930年5月,毛澤東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寫出了《反對本本主義》這一重要著作。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第一次鮮明地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
《反對本本主義》寫作的背景,一個是紅軍內部的教條主義思想。另一個就是當時紅四軍黨內對于一些問題的原則性分歧和斗爭。毛澤東在文中開門見山地指出: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fā)言權。他強調,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還從七個方面詳細闡述了開展調查研究的技術方法,對我們今天的調查研究工作仍然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比如,第一條: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那種只隨便問一下子,不提出中心問題在會議席上經過辯論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確的結論的。第四條:要定調查綱目。所謂“調查綱目”,要有大綱,還要有細目,如“商業(yè)”是個大綱,“布匹”,“糧食”,“雜貨”,“藥材”都是細目,布匹下再分“洋布”,“土布”,“綢緞”各項細目。
這些調查方法,為紅軍每到一個地方弄清當?shù)氐碾A級關系狀況,具有實際操作的指導意義,為擴大紅軍隊伍提供了群眾基礎。
(三)
調查研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正確的調查就尤為重要。
1931年4月2日,毛澤東在《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對“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論斷作了補充和發(fā)展,提出“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p>
1933年,福建上杭的才溪鄉(xiāng)在蘇維埃選舉、擴大紅軍及發(fā)展經濟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現(xiàn),得到了當時中央蘇區(qū)及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的嘉獎,被譽為“第一個模范區(qū)”。當年11月下旬,毛澤東率領中央政府檢查團,從江西瑞金來到才溪,調查鄉(xiāng)蘇維埃工作。經過10多天的走訪調查,寫成《鄉(xiāng)蘇工作的模范——才溪鄉(xiāng)》,即《才溪鄉(xiāng)調查》。

油畫《毛澤東才溪鄉(xiāng)調查》。(圖片由古田會議紀念館提供)
從上面這幅油畫中可以看到當時毛澤東在才溪鄉(xiāng)調查的一些情形。油畫中,一群人坐著大小不一、形式各樣的凳子,圍著毛澤東坐成一圈,其中有老人、婦女、兒童,也有紅軍戰(zhàn)士和青壯年,毛澤東一手拿筆,一手按著紙張,邊傾聽群眾的發(fā)言邊記錄下來。
調查研究,不僅僅是找間屋子開座談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必須真正走進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去。在才溪鄉(xiāng)調查的十多天里,毛澤東和老鄉(xiāng)同吃同住,到老鄉(xiāng)家里住首先打地鋪,搶著幫老鄉(xiāng)干農活,挑水劈柴也不在話下。群眾的耕地情況,群眾的種地收成如何,他都仔細詢問了解記錄。
沒有調查就沒有有發(fā)言權,毛澤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通過才溪鄉(xiāng)調查,毛澤東明確了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擴紅的關鍵在于做好發(fā)展當?shù)厣a和政治動員工作。
回到紅都瑞金,1934年1月 ,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闡述了這個思想。他說,才溪鄉(xiāng)能做到大量擴紅,成為擴紅的模范,就是因為當?shù)厣a發(fā)展了,百姓積極開墾荒田,可耕地都種上了莊稼,收成好了,百姓生活也跟著好起來。為了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再加上我黨我軍深入實際的政治工作,使當?shù)厝罕姸猛ㄟ^參軍來保衛(wèi)蘇區(qū),從而也保衛(wèi)了自己的勝利果實,因此這里的青壯年踴躍參軍,掀起了擴大紅軍的熱潮,超額完成擴紅任務。
毛澤東不僅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而且?guī)ь^深入一線搞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撰寫了許多調查報告。《尋烏調查》(1930年5月)、《興國調查》(1930年10月)、《東塘等處調查》(1930年11月)、《才溪鄉(xiāng)調查》(1933年11月)……這些調研報告為我們樹立了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光輝典范。深入到百姓中間去做實實在的調查研究,就是走群眾路線。